全国咨询热线:15990992388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电动堆高车

安徽科学技术创新系列报道 :成果转化激发动力

时间: 2024-05-12 15:44:06 |   作者: 电动堆高车

产品详情

  走进阳光电源展示厅,一排排光伏储能逆变器,令记者耳目一新。这些设备的广泛应用,意味着光伏发电将走进千家万户。 “这些拳头产品,都是科技成果转化结出的硕果。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该公司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转换效率超99%,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50余个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阳光电源抢占国外市场,只是我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第一动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批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在创新中迅速崛起。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瞄准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推动产业和产品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噪音小、动力足、绿色无污染……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操作员熟练地操控着一辆2吨电动托盘搬运车,麻利地搬起货物。 “现在物流业发达,这种电动搬运车很受欢迎,也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白和记者说,该公司很看重科技成果转化,先后成立先进制造研究所、智能车辆研究所等,研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无人搬运等先进技术。

  去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14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基地,产业和产品不断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但在成果转化中,仍存在企业核心技术不多、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作为主体必须要加大投入,尽快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海河坦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大多立足于国家需求和个人兴趣,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可能会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想要核心竞争力就应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对接和合作,研发出更多市场需要的先进技术。

  “政府应尽快出台详细、具体、配套的成果转化政策,鼓励高校走出去、企业走进来,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从图纸到商品的转化。”刚刚获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奖的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有很长一段距离,目前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机制,使得很多创新成果得不到应用,造成巨大的浪费。

  “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协同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我省将围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在射频芯片、集成电路、燃气轮机、生物医药等具有较大市场空间和发展的潜在能力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新兴起的产业专项,助推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大力推进一流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带动项目、团队、成果、平台协同发展,解决转化动力不足问题

  普通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经过生物糖化等系列技术处理,立即“变身”为可降解的新材料——呋喃聚酯。在中科大先进的技术研究院一楼展示大厅合肥利夫生物科技公司展台,院长助理陈林一边拿着秸秆,一边给记者介绍:“这种无毒新材料能代替传统塑料,用于高端医疗等领域,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这项先进技术。 ”

  作为中科院、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四方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中科大先研院目前已入驻创新单元57家,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品牌效应”;建设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43家,验收、申请和获批专利92项,实现了技术开发的“高原效应”;孵化163家高科技企业,开发新产品220项,实现出售的收益3.52亿元,拉动产业投资近3亿元,实现了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73人,其中省百人计划以上高端创新人才31名,初步形成了人才教育培训与引进的“集聚效应”。

  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很多成果,市场不需要;市场需要的成果,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没有。政产学研用“各拉各的车”,原始创新转化不畅,严重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释放。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正是为了搭建桥梁,打造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的聚集平台,打破原有主体之间的隔阂,带动项目、团队、成果、平台协同发展,解决转化动力不足问题。

  “在成果转化中,亟须建立更多协同创新平台,但这一些平台一定要定位清楚,才能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避免大而全。 ”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办公室处长李林表示,应鼓励企业、高校成立专攻技术集成、熟化、转移的机构,加快建设一批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行机制灵活、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转化机构,贯通研发技术、集成、熟化、产业化链条。

  陈林表示,先进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是中科大先研院的核心任务,他们将以电子技术、未来信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4个共性产业研发技术与评测平台建设为抓手,与国内外产业技术领军企业联合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量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等痼疾,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服务主战场,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但在成果转化中,仍然存在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等多种痼疾,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难题始终存在。

  “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将创新主导权交给市场和创新主体。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海河认为,政府应尽快设立产业化专项资金,同时“种子资金”和社会资金要能跟上;尽快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让成果与市场直接对接;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得环境能吸引人、留住人,补齐人才短板。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研发资源供给不足。 ”合肥盈云科技信息有限公司CEO吴现兵表示,不同于大型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内部科研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更多地依赖外部共性技术供给以及检验检测、数据服务等外部的科研设施和服务。但由于机构不健全、机制不顺畅等原因,目前我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他建议,加快建设关键共性研发技术平台,聚焦重点产业,依托骨干企业,新建和整合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圈,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全覆盖。

  “成果转化要符合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 ”李林表示,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该是决策、投入、受益的主体和风险承担的主体。对于企业而言,当前先进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企业投入也严重不足。他认为,围绕“最后一公里”,须建立规范化、专业化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机构,积极发展研发设计、中试熟化、创业孵化、检验测试认证等科技服务。围绕“最先一公里”,则要以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改革为重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对科学技术人员奖励力度,增强科研人员创新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